微型電磁閥是一種通過電磁力控制流體流動的裝置,廣泛應用于工業(yè)自動化控制系統(tǒng)中,其工作原理和結構對于理解其性能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,工作原理基于電磁力和流體力學。當電磁鐵通電時,產生的磁場會使閥芯受到吸引力,從而改變閥體內部的通道結構,使流體得以流動或截斷。當電磁鐵斷電時,閥芯則會回到原來的位置,實現流體的控制和調節(jié)。
具體來說,當處于關閉狀態(tài)時,閥芯緊密密封在閥座上,流體無法通過閥體的通孔,從而實現了關閉狀態(tài)。此時,電磁線圈中通電產生的磁場會使閥芯受到磁力作用,阻止閥芯從閥座上移動。當需要打開微型電磁閥時,通過通電來激活電磁線圈。電磁線圈中的電流流過導線時會產生磁場,這個磁場與閥芯上的磁場方向相反,從而產生一個排斥作用力,推動閥芯移動并打開通路。一旦電流關閉或者切斷,電磁線圈中的磁場就會消失,閥芯就會受到彈簧的作用力,恢復原狀,重新關閉閥體的通孔。
微型電磁閥的結構主要包括閥體、閥芯、繞組、彈簧和導向件等部分。
閥體:通常采用不銹鋼或鋁合金材質制成,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和密封性能。
閥芯:是微型電磁閥的關鍵部件,通常由鐵芯和密封件組成。鐵芯在電磁力的作用下能夠實現上下運動,從而控制流體的通斷。
繞組:是將絕緣線圈繞制在鐵芯周圍,通常采用導電性能良好的材料,以提高電磁效應和傳導性能。
彈簧:為了保證閥芯在斷電狀態(tài)下能夠及時關閉,微型電磁閥通常會配備彈簧,使閥芯具有一定的復位能力。
導向件:用來限制閥芯運動軌跡并保證其穩(wěn)定性的零部件,通常采用高耐磨材料制成。